4岁小男孩洋洋看东西很费劲儿,妈妈带他去公园,指着不远处一朵鲜艳的花朵,可洋洋费了好大劲才看到;在家中,妈妈让他取个小杯子,他把手伸向杯子,却总是偏了一点。妈妈觉得奇怪,自己和丈夫都不是”近视”眼,孩子怎么会这么小就近视呢?带着种种疑问,妈妈带着洋洋去看医生。在眼科医生的检查下发现,原来洋洋不是近视,而是”弱视”。
现实生活中,很多象洋洋妈妈的家长都误把孩子弱视当成了近视,以为这两种病是一回事。但其实,儿童弱视是视功能发育不全,必须早加干预,以免影响终生。
幼儿高发眼疾病——弱视
弱视是儿童最常见的眼科疾病之一,发病率为1.6%~3.6%,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视功能的眼病。弱视是指眼球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而单眼或双眼矫正”视力”仍达不到1.0者称为弱视。目前,我国弱视标准为矫正视力≤0.8或两眼视力差≥2行。其发病原因是在婴幼儿期,由于知觉、运动、传导及中枢等原因,未能接受适宜的视觉刺激,影响了视觉发育,造成了视觉功能的减退。小儿弱视有的伴有先天性视功能低下,有的则并发有”斜视”、”远视”、”散光”等眼部疾病。
弱视的发病原因1、过度用眼。用眼过度的儿童每天看电视超过2小时,眼与电视机的距离小于3米,长时间看书距离少于30厘米的孩子,多数会出现视力”疲劳”,其中一部分会发生弱视。
2、遗传。父母亲为弱视眼者弱视的遗传程度随父母眼睛弱视度数的增加而增加。
3、出生时体重轻。出生时体重不足2500克的孩子凡出生时体重过低的小儿,在青春期前容易发生弱视。这主要是低体重儿童的先天发育不足,后天遇到不良因素导致眼轴发育过长所致。